黑水翠雀花(毛茛科),图片来自作者
花葶乌头(毛茛科),图片来自作者
在植物学中“距”是什么?
看着上面这些美丽的花朵,你一定注意到花后面那个又长又尖的东西了吧,这就是我所说的花的“尾巴”。不过,植物学家们给花的这种特殊结构,起了一个高大上且十分专业的名称——距。
距,特指虫媒花花瓣或花萼的基部衍生出来的细小、囊状、中空的喙状附属结构,常尖而细长,基部具有蜜腺分泌花蜜。在自然界中,距这一结构在很多花上都有,我经常拍到的主要集中在毛茛科、凤仙花科、堇菜科、罂粟科等。不同种类的植物,距的长短、粗细、曲直等形态也不一样,较为特化,成为植物分类的重要特征之一。
植物一般将花蜜藏在管状距的底部,昆虫或鸟类为了能采食到花蜜,不得不更加接近花的基部,这样,它们就更容易沾上成熟的花粉。待到它们到另一朵花上采食花蜜时,便把沾上的上一朵花的花粉带到了这朵花的柱头上,由此完成了受粉过程。还有一些喙很短的昆虫,根本就够不着花蜜,只能眼巴巴地看着。显然,距的出现让花对传粉昆虫具有了选择性,套用现在流行的说法,就是实现了精准传粉,这是生物协同进化的结果。
华北耧斗菜(毛茛科),图片来自作者
卵萼花锚(龙胆科),图片来自作者
紫堇(罂粟科),图片来自作者
有种兰花叫“达尔文兰”?
说到距,就不得不提到达尔文与兰花的小故事。1862年,达尔文收到一份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大慧星兰标本,他立马被其长度约30厘米的距惊呆了,大胆猜测说:一定有一种口器长度相当的昆虫为其传粉。30厘米是什么概念?大家可以伸直胳膊比划一下,比你的小臂还长,哪种昆虫会有这么长的喙?所以当时很多科学家并不赞同这一猜测。
然而,科学家们后来在马达加斯加不但发现了喙长约30厘米的天蛾,而且在1992年还拍摄到了这种天蛾为大慧星兰传粉的视频,证实了达尔文的猜测。这个时候距离达尔文提出猜测的时间已经过去一百多年,人们不禁为达尔文猜测的大胆和准确感到敬佩,并把这种兰花也称为“达尔文兰”。
大慧星兰和其传粉天蛾,图片来自网络
相信大家对花的“距”有了一定的了解,下次再出野外的时候,可以留心看看哪些花具有距,要是恰好遇到传粉的昆虫,务必要仔细观察,体会植物和昆虫相互适应的精妙。
想了解更多内容,请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,查阅《知识就是力量》杂志吧!
编辑:鲁凡英
本文为《知识就是力量》杂志版权所有,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并希望转载,请在转载时标明【本文出自“知识就是力量”微信】。
「点击标题查看精彩热文↓」
商业合作及转载请联系jiangq@cast.org.cn
投稿请联系jial@cast.org.cn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