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音:「溼」音shī[ㄕ],「濕」音shī[ㄕ]或xí[ㄒㄧˊ]。
辨意:
「溼」是指含有水分、水分足(與「乾(gān[ㄍㄢ])」相對)、沾水、沾潤、中醫六淫之一(因溼氣過大阻滯氣之活動而致病,流行於長夏),如「乾溼」、「潮溼」、「溼潤」、「潤溼」、「陰溼」、「霉溼」、「溼度」、「溼紙巾」、「淋溼」、「浸溼」、「淚溼衣襟」、「全身溼透」、「溼疹」、「溼毒」、「風溼」等。
而「濕(shī[ㄕ])」則是同「溼」,如「濕濕」(浪濤開合的樣子;搖動的樣子;小解、小便)、「推燥居濕」(比喻撫養幼兒的辛勤勞苦,也作「煨乾避濕」、「偎乾就濕」或「煨乾就濕」)、「攬濕布衫」(比喻自找麻煩)、「乾啼濕哭」(指哭哭啼啼)、「水流濕,火就燥」(比喻物以類聚)、「惡(wù[ㄨˋ])濕居下」(比喻想法與行為相違背)等。
「濕(xí[ㄒㄧˊ])」則是指低溼的地方(通「隰」),為文言詞,今已不常用。
現代語境中除了「濕濕」、「推燥居濕」、「煨乾避濕」、「偎乾就濕」、「煨乾就濕」、「攬濕布衫」、「乾啼濕哭」、「水流濕,火就燥」、「惡濕居下」等固定詞彙外一律用「溼」即可。
偏旁辨析:只有「濕」可作偏旁,如「灦」等。
文獻連結:
溼 濕
《教育部異體字字典》 打開 打開
《國語辭典》(萌典) 打開 打開
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打開打開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 打開 打開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打開 打開
《成語典》 打開 打開
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打開 打開
漢語多功能字庫(香港)打開 打開
筆順學習 開關 開關
關閉「筆順學習」
相關條目或文章推薦:
一簡多繁辨析之「臺、檯、颱、台」→「台」